2022-08-180次瀏覽來源:網絡
戶籍制度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經過幾十年城鄉(xiāng)分治,中國城市化進程停滯不前,甚至一度出現了反城市化。雖然建立起了工業(yè)體系,但付出了過分的代價。 本文共計6387字,建議閱讀時間20分鐘。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指出,對社會的人為控制開始以后,控制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廣,直到奴役整個社會。 中國的戶籍制度正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從一個看似和戶籍無關的目標開始,中國一步步變成了一個被嚴密控制的社會。戶籍制度則是這種控制的核心工具之一。 一、本質是強制 戶籍制度并不必然帶有強制的色彩,而是完全可以僅有管理、統計等服務性社會職能。但在中國,戶籍制度的本質就是強制。用戶籍規(guī)定了每個公民;應當;居住、生活的地區(qū),強制取消了公民的遷徙自由,將公民置于嚴密掌控之下。 要想地了解戶籍制度產生的原因,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在更大的背景——對社會生活的掌控——之下進行考察。 1949年后,中國社會先后出現了一系列強制措施。其中許多延續(xù)至今。種種強制措施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以計劃經濟為核心的對社會生活的控制。 戶籍制度是這個控制的組成部分,和其他強制措施互相支撐、互為因果。戶籍制度今天仍然存在,只能表明,對社會的控制雖然趨于削弱,但還在頑強地發(fā)揮作用。 的正當職能是為公民實現自己目標提供外部環(huán)境。本身不應有目標。如果有了目標,并動員全體社會成員奔向這個目標,強制就會大量出現。這是人類重要的經驗之一。 在中國,這個目標,這個促使以后無數政治強制相繼出臺的張多米諾骨牌是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上海落戶若報入上海市直系親屬處,須附戶主的戶口本、戶主的房屋產權證、戶主同意入戶承諾書;戶口若報入用人單位的附集體戶口本地址首頁。 二、初用于治安 新政權建立以后的首要任務是恢復、穩(wěn)定社會秩序,控制、消滅各種敵對勢力。留學生落戶中介申辦落戶人員年齡距法定退休年齡須五年以上。屬于國家認定的高層次人才或者具有特殊專長并為本市緊缺急需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年齡可適當放寬,但須由用人單位先向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申報,經審核同意后受理。為此,1950年8月,公安部制訂了《關于特種人口管理的暫行辦法(草案)》。 與國民政府時期的《戶籍法》相比,新政權戶籍管理的重點是社會治安。戶籍過去歸內政部及地方政府管理,現在,轉而由公安部門管理。 1951年7月,公安部頒布了《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明確指出了;維護社會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宗旨,強調了戶籍制度對治安的作用。上海戶口若報入上海市直系親屬處,須附戶主的戶口本、戶主的房屋產權證、戶主同意入戶承諾書;戶口若報入用人單位的附集體戶口本地址首頁。這個條例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起了嚴密的治安防范體系,在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制定《條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新政權缺乏管理城市的經驗和足夠信息,需要依靠戶籍對城市的人口現狀進行了解。因此,戶籍制度的建立是從城市首先展開的。 當時,城市失業(yè)現象嚴重。僅上海一地,失業(yè)工人就有15萬左右。全國9個主要城市大約有失業(yè)人口166萬。